特朗普人还没到伦敦呢,那股子熟悉的喧嚣就已经跨过大西洋,先一步登陆了。他站在白宫外头,对着一众记者,姿态摆得那叫一个足。他说这次去英国,就是要去“帮忙”的,帮他们拿到一份更好的贸易协议,那语气,那神态,仿佛随身行李里就装着一份给英国的大礼包,充满了善意。
他说得倒轻巧:“他们想看看能不能把现有的协议弄得更好一点。我们已经有了一个,很棒的一个。我愿意帮他们。”听听,多仗义。可就在他准备登机的时候,一个消息,像一阵冷风,悄没声地吹遍了整个英国钢铁行业,让他们心里凉了半截。
那个大家盼星星盼月亮,以为就要到手的钢铁零关税协议,没了。斯塔默首相的政府决定,这事儿,咱先不谈了。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“承诺”——一个听起来有点怪怪的承诺:英国卖到美国的钢铁,关税,不好意思,还是25%。
这一下,真跟一记回马枪似的,把好多人都给打懵了。这才多久?就在今年5-8,斯塔默首相还把和美国谈成零关税这事儿,当成自己的重大外交胜利来宣传呢。当时那份喜悦还没捂热乎,现实就兜头一盆冷水浇了下来。零关税,原来只是个梦,醒来之后,还是那个冷冰冰的25%。
这下,保守党的商务与贸易发言人安德鲁·格里菲斯可逮着机会了,话说得一点不留情面:“事实证明,这根本就是瞎话。不管是他的算术能力,还是他跟现实的关系,显然都有问题。”这话说得尖锐,直戳要害,意思就是首相要么是当初牛皮吹大了,要么就是算错了账。
对于那些钢铁企业来说,失望是实打实的。他们本来还指望着,特朗普这次国事访问,就是来签字画押,把零关税这事儿给彻底敲定的。结果呢?25%的关税,虽然跟其他国家动辄50%比起来,好像是占了便宜,但对本就已经在苦苦支撑的英国钢铁业来说,这每一分钱,都是压在身上的担子。
那说好的零关税,怎么就吹了呢?问题就出在一个听起来特别技术性,但却要了命的细节上。美国人说了,想免关税,可以,但你们英国的钢铁,必须得在英国本土“冶炼并浇铸”。这话什么意思?就是从铁水变成钢坯那个最核心的环节,必须在英国完成。
这一个要求,不多不少,正好就卡在了英国钢铁产业的喉咙上。因为英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,塔塔钢铁英国公司,去年才刚刚关掉了他们最后一座高炉。这就意味着,至少在短期内,英国已经没有从零开始炼钢的能力了,根本满足不了美国人这个硬性规定。想翻盘?或许得等到2027年,他们的新电弧炉建起来再说吧。一个生产流程上的小变化,直接让一项重大的贸易协议说黄就黄了。这背后的水,比表面上看起来深多了。
零关税没戏了,政府总得找个说法吧。于是,一种新的逻辑开始流传。有知情的人说,官方的调子是,把关税稳定在25%,这至少给了行业一种宝贵的“确定性”。更重要的是,你看看全球,现在钢铁贸易战打得火热,别的国家往美国卖钢,那可是50%的重税。
这么一比,英国这25%好像还真成了“特权”。政府发言人也赶紧出来强调:“多亏了英美牢固的伙伴关系,我们仍然是唯一一个能以25%关税向美国出口钢铁并从中受益的国家。”这话说得……挺有水平,硬是把一个不太理想的结果,包装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。
行业里的声音就复杂多了。那个叫“英国钢铁协会”的游说团体,总干事加雷思·斯泰斯说得就很实在:“如果我们拿不到零关税配额,那确实挺让人失望的。”可他话锋一转,也认了这种“确定性”的价值,“只要别的国家还是50%的关税,那这对我们来说,可能还真算个潜在的优势。”听起来,多少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。
当然了,特朗普这次来,议程上哪可能只有钢铁这点事。媒体早就放出了风声,访问期间,预计要宣布超过100亿美元的新经济协议。科技、国防技术、金融,这些才是重头戏。
英伟达的黄仁勋,OpenAI的萨姆·奥尔特曼,这些美国科技圈最顶尖的大佬,都会跑到首相的乡间官邸切克斯,参加一个商业圆桌会议。跟钢铁行业的“坏消息”比起来,这些动辄几十亿美元的新投资,听着就让人兴奋。
除了高科技,英国的谈判代表们还在为药品关税争取优惠,还在卖力地游说美国,能不能给苏格兰威士忌的进口关税降一点。现在,苏格兰威士忌跟大部分英国商品一样,都面临10%的关税。不过,美国那边的官员早就暗示了,在这些问题上想有突破,可能性不大。
特朗普自己呢,好像也没心思在这些贸易细节上绕。他早就明说了,这次来,头等大事是见查尔斯国王和卡米拉王后,说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。
所以你看,对英国来说,这真是一次五味杂陈的访问。一边是钢铁零关税的梦碎了,另一边又是科技和金融领域可能到来的巨大机遇。这种得与失之间的摇摆,恰恰就是现在英美“特殊关系”最真实的样子。国际舞台上,哪有什么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而那个25%的关税,既像是让步付出的代价,又被硬生生塑造成了优势的证明,真是再讽刺不过了。
象泰配资-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-炒股配资平台皆选配资-如何选择股票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